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养老行业发展趋势(以后养老行业发展趋势)

2024-06-25 1374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未来十年健康养老产业前景及趋势分析
  2. 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3. 中国养老未来六大趋势是什么
  4. 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养老产业步入黄金时代

  

201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经有2.1个亿,按照老龄化办公室的数字,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可能要达到2.48亿,也就是老龄化的水平会达到7%。对于老龄化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均医药支出会比较高,现在会达到人均三千元左右。从整个市场养老产业的规模来看,估算在2025年要增加到五万亿规模。在这个市场中,按照金额的大小,主要是分布在三个产业,一个是在护理产业,第二个是在医疗产业,第三个是在养老服务领域。

  

在整个养老模式的分布上,目前是分了三种。一种就是居家养老,第二种是社区养老,第三种是机构养老。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三种模式的占比是居家养老占到了96%,社区大概占了1%,机构养老占了3%。在中国可能未来有一段时间从绝对规模上来看,居家养老还是在中国的主要的模式。在居家养老要解决老龄化的一些问题,就必不可少要借助一些智慧的手段。所以也就是智慧养老,借助于互联网和一些科技的服务,再加上社会服务,这三方面结合形成整个家庭的养老体系。

  

从发展总趋势来说,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正在成为全球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朝阳行业。当然,我国的健康养老产业肯定是一种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也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形式,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可以有旅游养老、养生养老、居家养老等等形式。

  

养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养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宜华健康(000150)、华天酒店(000428)、世荣兆业(002016)、延华智能(002178)、奥维通信(002231)等。

  

本文核心观点:居家养老模式,智慧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政策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扩大

  

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升高。2020年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在未来,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促进了养老需求的增加。

  

2008年全国老龄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居家养老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通过政府,社区,物业等方面的帮助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力量支撑,满足老年人居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为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仍处于发展期,但养老设施建设的缓慢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十四五”时期,提出实施“一老一小”服务项目,从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养老机构服务三个方面来提高养老设施的基础建设,为重点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提供有效的生活物质保障。

  

近年来,健康养老与互联网+不断发生关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国养老产业也逐步进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阶段,但在我国整体智能技术受限、智能化产品性能有待提升的现阶段,养老产业的智慧化水平也较低。2020年12月,《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包括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丰富智慧养老服务形式,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但从中长期看,智慧化仍将是健康养老的发展趋势。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养老行业发展趋势(以后养老行业发展趋势)

  

2022年,是国家启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开局之年。实际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早已经纳入了十四五规划,肯定会全面推开并实现的。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主要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调整等政策统,还会统一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体系和管理系统。

  

实际上刚刚进入1月份,山东省和江苏省就已经提升了2022年的社保缴费基数,不过这是“预调整”。

  

社保缴费基数的核定,都是依据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的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来核定的,等统计部门具体的社会平均工资公布以后,才能够确定出真正的缴费基数。

  

2019年开始,由于我国推动社保缴费基数口径的转变,为了保障退休老人的利益,各地的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会平均工资将转化为养老金计发基数,由各个人社厅统一公布。最终,养老金计发基数还是要跟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并轨的。

  

养老金计发基数的上涨幅度是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的一定比例。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养老金计发基数也会增长。

  

由于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改变,实际上一个人在12月份退休和次年1月份退休养老金就会产生差距。为了维持基本的待遇平衡,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要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适时调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

  

从2005年到2021年,我们已经经历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17次连续调整。根据2021年底财政工作会议的内容,已经明确要适度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的18连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从2021年9月份开始,全国实施了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办法。丧葬补助金是两个月的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一次性抚恤金是根据缴费年限和领取养老金时间领取9~24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1年年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7412元,比上年度增长了8.2%,可以说,各省市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普遍上涨的,从而也带动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待遇提升。

  

目前我们的退休条件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满足15年,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了。

  

养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养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宜华健康(000150)、华天酒店(000428)、世荣兆业(002016)、延华智能(002178)、奥维通信(002231)等。

  

本文核心观点:居家养老模式,智慧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政策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扩大

  

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升高。2020年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在未来,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促进了养老需求的增加。

  

2008年全国老龄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居家养老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通过政府,社区,物业等方面的帮助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力量支撑,满足老年人居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为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仍处于发展期,但养老设施建设的缓慢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十四五”时期,提出实施“一老一小”服务项目,从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养老机构服务三个方面来提高养老设施的基础建设,为重点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提供有效的生活物质保障。

  

近年来,健康养老与互联网+不断发生关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国养老产业也逐步进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阶段,但在我国整体智能技术受限、智能化产品性能有待提升的现阶段,养老产业的智慧化水平也较低。2020年12月,《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包括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丰富智慧养老服务形式,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但从中长期看,智慧化仍将是健康养老的发展趋势。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