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报告)

2024-06-25 351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2. 纺织业的发展
  3. 现代纺织行业发展如何
  4. 纺织业的发展历程有哪些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使纺织业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如企业的重组,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设备的陈旧和技术的落后,等等。然而,纺织工业仍然是一个大产业并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999年纺织工业出口顺差32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70%。据2000年数字统计,纺织业产业工人1300万,占全国产业工人13%,固定资产占全国的11.4%;而江苏省纺织工业出口创汇达

  

74亿美元,占顺差净值16亿美元的94%。全国近13亿人口,其衣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离不开纺织工业。

  

据测算,中国加入WTO后最大的受益者是纺织行业:7年内纺织行业上岗人数估计增加23%;在未来5年里,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将每年以6。5%的平均速度增长;到2005年,纺织纤维年加工总量将达到1425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将达到7.8公斤左右;纺织服装年出口创汇将达到650亿美元;行业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60%以上。

  

二十一世纪贸易体制的主要变化有:一方面,关税的不断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不断减少,必然出现西方发达国家以其高新技术产品直接冲击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设置繁多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形成各种无形的技术、标准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

  

2021年以来,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国内外市场复苏向好支撑下,纺织行业景气度和产能利用水平均持续稳步向好。2021年第四季度,我国纺织行业景气指数为62.3,较第三季度上升了3.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国庆假期、“双十一”电商促销、过年商品大促等因素带动了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纺织行业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我国纺织行业运行稳定恢复。

  

在生产方面,202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较2020年提高7个百分点。

  

从细分产品生产来看,202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纤、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1%、8.4%、7.5%和8.4%。

  

202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带动消费潜力稳步释放,在上半年多个假日带动下,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稳步恢复,对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回升的拉动作用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749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2677亿元,同比增长25.4%。

  

202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155亿美元,同比增长8.4%,创历史性新高。其中纺织品出口1452亿美元,同比下降5.6%;服装出口1703亿美元,同比增长24%。

  

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生产和需求恢复,产品出口额创新高。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稳定。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纺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近几年国内纺织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化纤产量、纺织服装出口量均居全球首位。在“十四五”发展期间,“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纺织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纺织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安诺其(300067.SZ)、南纺股份(600250.SH)、华懋科技(603306.SH)、健盛集团(603558.SH)、罗莱生活(002293.SZ)、卓郎智能(600545.SH)等

  

本文核心数据:纺织工业产品产量、出口量、产业结构

  

从纺织工业增加值来看,2016-2020年全国纺织工业增加值持续处于增长区间,但增速逐年下降。到2021年1-5月份全国累计纺织工业增加值呈现恢复性大幅增长10.8%。

  

从国内纺织工业在全球市场地位来看,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7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9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一。

  

“十三五”期间,全国服装、家纺及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调整为2020年的40:27:33,其中产业消耗占比提升了7.5个百分点,服装、家纺终端消耗占比均有所下降。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产业用行业纤维加工量达1910万吨,较2015年增长40%以上,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级、多领域市场需求。整体反映出我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国产设备制造等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在纤维材料、绿色制造、纺织机械等领域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被相继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行业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10%。反映出全国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2021年6月下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按照“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知名跨国企业集团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品牌。“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1、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2、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3、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

  

4、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线类、带类、绳类、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等六个门类。其中织物按材料分为麻布、纱布、棉布、丝绸等。

  

5、中国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要远早于制陶的时间。麻绳、麻布等麻织物是人类最先制造的纺织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埃及的亚麻织物和公元前3600年中国江苏草鞋山出土的葛织物。河南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年的丝织物残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6、新石器时代,纺轮的发明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械:纺车和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宋末元初的黄道婆是名垂青史的纺织专家。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

  

7、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出现了分工细致的工厂,然而6-8个纺工生产的棉纱只能供给1个织工织棉布,引起所谓的“纱荒”。

  

8、1765年一位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英国织工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纺纱机,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台机器,即著名的珍妮纺纱机。新型纺纱机与的改良与发明带动了英国纺织业的发展,间接影响了日后印度甘地不合作运动的发生。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报告)


复制成功